时间: 2025-04-27 07:3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35:14
恬寂(tián jì)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安静、宁静、平和的状态。它通常用来形容环境或心境的宁静,没有喧嚣和纷扰。
在文学作品中,恬寂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色的宁静,如山林、湖泊等。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心境或生活状态,表示平和、不浮躁。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环境学,恬寂可能用来描述有利于放松和恢复精力的环境。
恬寂由两个汉字组成:恬意为平静、安详,寂意为安静、无声。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强调了一种深度的宁静和平和。在古代文学中,恬寂常用来形容隐士或高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在文化中,恬寂常与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和“返璞归真”相联系,强调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和谐。在现代社会,恬寂**被视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尤其是在快节奏和高压的工作环境中。
恬寂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平静和放松。它让人联想到宁静的自然环境,如清晨的森林、静谧的湖泊,或是夜晚的星空。这种联想有助于缓解压力,提升心灵的宁静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在寻找安静的时刻,如阅读、冥想或散步时,感受到恬寂带来的平和。这种状态让我能够更好地思考和反思,提升生活的质量。
在诗歌中,恬寂可以这样使用:
恬寂的月光洒在湖面,
银色的波纹轻轻荡漾。
心中的喧嚣渐渐远去,
只留下宁静与安详。
恬寂的视觉联想可能是夜晚的星空、静谧的湖泊或清晨的森林。听觉联想可能是微风轻拂树叶的声音、远处鸟鸣的回声或夜晚的虫鸣。
在英语中,恬寂可以对应词汇如“serene”或“tranquil”,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宁静和平和的状态。不同文化中,人们对宁静的追求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的情感体验是相似的。
恬寂是一个富有诗意和哲学意味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环境或心境的状态,也反映了人们对平和与宁静的内在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恬寂有助于提升语言的细腻度和深度,同时也能够帮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1.
【恬】
(形声。从心,甜省声。本义:安静)。
同本义 (表示心境的安静,平静)。
【引证】
《说文系传》-恬,安也。 、 《广雅》-恬,静也。 、 曹丕《与吴质书》-恬淡寡欲。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恬然自安。
【组词】
恬波、 恬和、 恬忽、 恬夷、 恬安、 恬澜
2.
【寂】
(形声。从宀(mián),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寂,无人声。 、 《四子讲德论》-寂寥宇宙。 、 《老子》-寂兮寥兮,独立不改。 、 《易·系辞上》-寂然不动。 、 柳宗元《永州八记》-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满坐寂然。 、 明·魏学洢《核舟记》-人视端容寂。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俄而寂然。
【组词】
寂寂悄悄、 寂密、 寂天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