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2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20:50
客观主义(Objectivism)是一个哲学概念,主要强调客观现实的存在和独立于个体意识之外的事实。在哲学领域,客观主义通常与主观主义相对,后者强调个体经验和感知的主导作用。客观主义认为,真理和知识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理性分析获得的,而不是依赖于个人的情感或偏见。
“客观主义”一词源自拉丁语“objectivus”,意为“属于对象的”。在19世纪,随着科学方法的兴起,客观主义开始在哲学和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美国哲学家艾茵·兰德(Ayn Rand)进一步发展了客观主义哲学,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
在现代社会,客观主义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尤为重要,它强调基于证据的决策和透明度。然而,在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客观主义有时会受到批评,因为它可能忽视了文化和社会背景对个体经验的影响。
客观主义可能让人联想到理性、冷静和公正,但也可能被视为缺乏情感和人性化。个人可能会对客观主义持有不同的情感反应,取决于他们对理性和情感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看法。
在日常生活中,客观主义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在决策时更加理性和公正。例如,在处理家庭纠纷时,保持客观主义的态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公正地看待问题,避免情绪化的决策。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在理性的殿堂,客观主义矗立,
真理的光芒,穿透迷雾的帷幕。
情感的波涛,在逻辑的岸边回响,
客观的笔触,绘出世界的真实模样。
客观主义可能让人联想到实验室、精确的仪器和冷静的色调。在视觉上,可以联想到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而在听觉上,可能是冷静、有序的节奏和音调。
在不同文化中,客观主义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客观主义与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紧密相关,而在东方文化中,可能更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和谐。
客观主义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它强调理性和客观现实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应用客观主义的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和公正地理解和描述世界。通过深入学客观主义,我们可以更好地平衡理性和情感,在不同领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1.
【客】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客,寄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 徐光启《甘薯疏序》-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 白居易《雨夜有念》-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
【组词】
客边、 客纲客纪、 客寄
2.
【观】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引证】
《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观谓之阙。 、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 、 《后汉书·班固传·典引》-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
【组词】
观阙、 观魏
台榭。
【引证】
《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组词】
观台、 观榭、 观阁
3.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