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4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47:46
客观(Objective)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与主观感受或个人意见无关的,基于事实和现实的。它强调的是事物的真实状态,不受个人情感、偏见或解释的影响。
在文学中,“客观”可能用来描述一种叙事风格,即作者尽量不介入故事,让**和人物自己说话。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客观”来强调某个观点是基于事实而非个人情感。在专业领域,如科学、法律和新闻,“客观”是追求的基本原则,要求研究、报道和判断必须基于可验证的事实。
“客观”一词源自拉丁语“objectivus”,意为“面向对象的”,后来在哲学中被用来指代那些可以被感知和理解的外部世界。在19世纪,随着科学方法的兴起,这个词开始被广泛用于描述基于事实和证据的态度和方法。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信息时代,“客观”被视为新闻和信息传播的重要标准。公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是否能够提供客观的报道。
“客观”这个词通常给人一种冷静、理性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清晰、无偏见的判断和分析,有助于形成基于事实的决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要求别人“客观地看待问题”,这意味着希望他们能够超越个人情感和偏见,基于事实做出判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这客观的世界里,我寻找主观的色彩,每一笔都是我情感的流露。”
视觉上,“客观”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晰、无滤镜的图像,如科学实验室或新闻编辑室。听觉上,它可能与冷静、理性的声音相关,如新闻播报员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中,“客观”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基于事实和现实——是普遍的。例如,在德语中,“objektiv”直接对应英语的“objective”。
“客观”是一个在多个领域都非常重要的词汇,它强调了基于事实和现实的重要性。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客观”的含义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和有效地沟通。
1.
【客】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客,寄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 徐光启《甘薯疏序》-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 白居易《雨夜有念》-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
【组词】
客边、 客纲客纪、 客寄
2.
【观】
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张示法令的地方。同“阙”。
【引证】
《尔雅·释宫》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观谓之阙。 、 《礼记·礼运》-出游于观之上。 、 《后汉书·班固传·典引》-是以凤凰来信,集羽族于观阙,肉角驯毛宗于外囿。
【组词】
观阙、 观魏
台榭。
【引证】
《左传·哀公元年》-宫室不观,舟车不饰。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组词】
观台、 观榭、 观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