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8:00
官虎吏狼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官员像**一样凶猛,吏员像狼一样贪婪。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官吏贪婪残暴,滥用职权,对百姓进行残酷的压迫和剥削。
在文学作品中,官虎吏狼 常用来批判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官吏的暴政。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现代社会中某些官员或公务员的不当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政治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讨论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
同义词:贪官污吏、官吏横行、官吏暴政 反义词:清官廉吏、官清民安
官虎吏狼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官吏行为的普遍不满和批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讨论历史或批判现实中的腐败现象时,仍会被引用。
在传统文化中,官吏被视为社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但历史上不乏官吏滥用职权、贪污腐败的例子。官虎吏狼** 这个成语正是对这种现象的深刻揭露和批判。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暴力、贪婪和不公。它激发了对正义和廉洁的渴望,同时也提醒人们警惕权力的滥用。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官员或公务员的不当行为,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不满和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官虎吏狼横行日,
百姓哀号无处诉。
清风徐来扫尘埃,
愿天下再无此苦。
想象一幅画面:官员面带凶相,如虎般威猛;吏员眼神贪婪,如狼般狡猾。这样的形象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corrupt officials”或“greedy bureaucrats”可以传达相似的意思。
官虎吏狼 这个成语深刻揭示了官吏的负面形象,提醒我们在任何社会中都要警惕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有力的批判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不公正现象的看法。
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1.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2.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3.
【吏】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引证】
《说文》-吏,治人者也。 、 《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王使委于三吏。 、 《国语·周语》-百吏庶民。 、 《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韩诗外传》-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组词】
吏势、 吏议、 吏司、 吏兵、 吏舍
4.
【狼】
(形声。从犬,良声。本义: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狼,似犬,锐头,白颊,高前广后。 、 《诗·齐风·还》-并驱从两狼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