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3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30:33
官署:指官方的办公机构,通常用于指代政府机关或行政部门的办公地点。这个词汇强调了其官方性质和行政职能。
官署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官”指官方的、政府的,“署”指办公地点或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更倾向于使用“机关”或“政府部门”等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官署代表着权力和秩序,是社会管理的核心。在现代社会,官署仍然是政府职能的体现,但其形象和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官署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权威、正式和官僚主义。对于一些人来说,它可能带有积极的联想,如秩序和稳定;而对于另一些人,它可能带有负面的联想,如繁文缛节和低效率。
在我的生活中,官署通常是办理各种证件和手续的地方。每次去官署,都能感受到其正式和严肃的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将官署比喻为“权力的殿堂”,在故事中,可以将其描绘为“阴谋的温床”。
官署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建筑、严肃的氛围和整齐的文件柜。在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官员的讲话声或文件的翻阅声。
在英语中,官署可以对应为“government office”或“bureau”。在不同的文化中,官署的形象和功能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意义——官方的办公机构——是普遍存在的。
官署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个词汇,也是社会结构和权力体系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官署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官方语言和正式场合的表达方式。
1.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
2.
【署】
(形声。从网,者声。部署任务,各有系统,故从网。本义:布置;部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署,都署有所系属。 、 《广雅》-署,置也。 、 《国语·鲁语》-署位之表也。 、 《汉书·高帝纪》-部署诸将。
【组词】
部署、 署用、 署事、 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