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1: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1:50
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的最大城市,位于巴尔干半岛东端、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起点,横跨欧亚两大洲。历史上,它曾是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因此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多样性。
伊斯坦布尔的名称源自希腊语“Ἴσταμβολη”(Istamboul),意为“进城去”。在历史上,它曾被称为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直到1930年正式更名为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象征,其建筑、美食和节日反映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例如,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展示了世界各地的电影作品。
伊斯坦布尔给人以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多样性的联想,同时也因其繁忙的街道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充满活力。
在规划一次跨越欧亚的旅行时,伊斯坦布尔作为中转站,让我体验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
在诗歌中,伊斯坦布尔可以被描绘为“跨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古老的传说与现代的喧嚣”。
伊斯坦布尔的图片可能包括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景色。音乐方面,土耳其传统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都能唤起对这座城市的联想。
在不同语言中,伊斯坦布尔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作为历史和文化中心的地位是普遍认可的。
伊斯坦布尔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一个地理实体,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视野和表达能力。
1.
【伊】
(会意。从人,从尹。尹,治理。合起来指伊尹,殷治理天下者。后假借为那)。
表示远指,相当于“那”。
【引证】
《诗·秦风·蒹葭》。笺:“伊,当作繄,犹是也。”-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
【斯】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斯,析也。 、 《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 《书·酒诰》。郑注:“析也。”-有斯明享。 、 《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厮(斯)舆之卒。
3.
【坦】
(形声。从土,旦声。本义:平而宽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坦,安也。 、 《易·履》-道坦坦。 、 《广雅》-坦坦,平也。 、 《管子·板法》。注:“平也。”-坦气修通。
【组词】
平坦、 坦夷、 坦坦、 坦迤、 坦途
4.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
5. 【尔】 (形声。本义:窗格花纹)。 同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