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04:47: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4:47:36
词汇“尺枉寻直”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主要用于描述一种通过曲折的方式达到正直或正确的目的的行为或策略。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尺枉寻直”字面意思是通过弯曲的路径(尺枉)来寻找直路(寻直)。基本含义是指在面对困难或复杂的情况时,通过采取迂回或间接的方法来达到最终的正确或正直的目标。
“尺枉寻直”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思想,特别是道家的思想中关于“道”的描述,强调通过非直接的方式达到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但其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处理问题时的智慧和灵活性,强调在面对困难时不应僵化,而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
这个成语给人以智慧和策略的联想,让人感受到在复杂环境中寻找出路时的坚韧和智慧。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在面对挑战时不要放弃,通过灵活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尺枉寻直路,曲径通幽处,智慧如流水,终将达彼岸。”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条蜿蜒的小路最终通向光明的地方,音乐上可以联想到缓慢而坚定的旋律,象征着不断前进的决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aking the long way aroun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通过间接的方式达到目标。
“尺枉寻直”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策略,也适用于各种文化和语境中。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复杂的问题,采取更为灵活和有效的方法。
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扬光以发挥也。
1.
【尺】
(指事。小篆,从尸,从乙。“尸”象人卧的形象。“乙”是个标识,周制寸、咫、尺、仞、寻、常诸度,皆以人之体为法。本义:十寸)。
同本义,量词。长度单位。
【引证】
《说文》-尺,十寸也。人手却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所以指斥规榘事也。
2.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
3.
【寻】
(会意。从工口,从又(彐)寸。本义:八尺为寻) 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引证】
《说文》。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尋,绎理也。 、 《方言一》-寻,长也。周官之法,度广为寻。 、 《诗·鲁颂·閟宫》。传:“八尺曰寻。”-是寻是尺。 、 《大戴礼记·主言》-舒肘知寻。 、 《小尔雅》-度寻舒两肱也。 、 《史记·张仪传》。索隐:“七尺曰寻。按,程氏瑶田云,度广曰寻,度深曰仞。皆伸两臂为度。度广则身平臂直,而适得八尺;度深则身侧臂曲,而仅得七尺。其说精巧,寻仞皆以两臂度之,故仞亦或言八尺,寻亦或言七尺也。”-蹄间三寻。 、 《左传·成公十二年》-争寻常以尽其民。 、 《国语·晋语》-无寻尺之禄。 、 《三国演义》-千寻铁锁沉江底。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深逾寻丈。
寻找。
【引证】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寻向所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寻视其侧。 、 《后汉书·张衡传》-寻其方面。
【组词】
寻事、 寻门路不着、 寻瑕索瘢、 寻疵责人、 寻孔讨气、 寻宿儿
4.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