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7:3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7:33:37
“举枉措直”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举起弯曲的东西,使其变得直。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纠正错误,使事物回归正轨。它强调的是通过努力和正确的方法,使原本不正确或不正常的事物变得正确和正常。
在文学作品中,“举枉措直”常用来形容主人公通过智慧和勇气,纠正社会或个人的不正之风。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教育或管理中,它可能被用来描述纠正错误行为或政策的过程。
“举枉措直”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这里的“错”通“措”,意思是放置、安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纠正错误,使事物回归正轨。
在**传统文化中,纠正错误和追求正义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因此,“举枉措直”这个成语在社会和政治语境中经常被用来强调正义和公正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和正面的,它让我联想到勇气、智慧和正义。在表达中,它可以帮助我传达对正确事物的坚持和对错误事物的纠正。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团队项目中遇到过一些不公正的决策。通过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我最终帮助团队纠正了这些错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举枉措直”的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黑暗的迷雾中,
我举起那弯曲的杖,
措直了前行的方向,
正义的光芒,照亮了希望。
在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位智者在黑暗中举起一根弯曲的杖,将其变得直,照亮前行的道路。在听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首鼓舞人心的音乐,象征着纠正错误和追求正义的决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ight the wrong”或“set things straight”,它们都传达了纠正错误和使事物回归正轨的含义。
“举枉措直”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在面对错误和不公正时,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我的立场和决心。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将有助于我在未来的语言表达中更加准确和有力地使用它。
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可不道~民不服。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
3.
【措】
(形声。从手,昔声。本义:放置,安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措,置也。 、 《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 、 《礼记·中庸》。疏:“学不至于能,不措置休废也。”-学之弗能,弗措也。 、 《汉书·文帝纪》。师古曰:“措,置也。民不犯法,无所刑也。”-几致刑措。
【组词】
措置、 措身、 措手、 措手不迭
4.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