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7:09
“举直措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举起直的,放下弯的”,比喻纠正错误,使事物回归正轨。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通过正确的行动和决策来纠正偏差和错误。
在文学作品中,“举直措枉”常用来形容主人公或领导者通过明智的决策和行动来纠正社会或组织中的不正之风。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它的含义可以通过更通俗的表达方式传达,如“纠正错误”或“改正偏差”。在专业领域,如法律、管理学等,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通过正确的法律程序或管理措施来纠正不当行为。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纠正错误和保持正轨的程度上有所不同,但都与“举直措枉”有相似或相反的含义。
“举直措枉”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的哲学和政治思想,强调通过正确的行动来纠正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其具体应用可能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举直措枉”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正名”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通过个人的正直和明智的决策来影响和改善社会。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通过正确的行动来纠正社会问题。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直、明智和果断的联想,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它鼓励人们面对问题时采取正确的行动,纠正错误,回归正轨。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举直措枉”的情况,比如在团队项目中,面对不公正的分配,我主动提出重新评估和调整,确保每个人的努力得到公正的认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迷雾中寻觅真理的光,
举直措枉,心怀坦荡。
纠偏正道,不负韶华,
正直之风,吹散阴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位领导者站在高处,手中举着直尺,下方是正在纠正错误的人群。音乐上,可以选择一首节奏明快、旋律坚定的乐曲,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来表达这种果断和正直的情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ight the wrongs”或“set things straigh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纠正错误和回归正轨的含义。
“举直措枉”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让我在面对问题时更加注重采取正确的行动来纠正错误。这个成语的正直和明智的内涵,对我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着积极的影响。
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读孔圣之微言,思举直而措枉;观王珪之确论,欲激浊以扬清。
1.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2.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3.
【措】
(形声。从手,昔声。本义:放置,安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措,置也。 、 《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 、 《礼记·中庸》。疏:“学不至于能,不措置休废也。”-学之弗能,弗措也。 、 《汉书·文帝纪》。师古曰:“措,置也。民不犯法,无所刑也。”-几致刑措。
【组词】
措置、 措身、 措手、 措手不迭
4.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