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1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4:59
词汇“晓舌”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和推测来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假设“晓舌”是一个由“晓”和“舌”组成的复合词,我们可以推测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
结合这两个字,“晓舌”可能意味着“明白言辞”或“善于表达”。
由于“晓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
由于“晓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某个特定社群或个人创造的词汇。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晓舌”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公共场合或辩论中表现出色的人。
“晓舌”可能给人带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聪明、机智和说服力。
由于“晓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为有限。可能在特定的社交场合或写作中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晓舌”来形容一个善于表达的诗人:
他的诗篇如晓舌般清晰,
每一行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演讲者在台上自信地演讲,听众聚精会神地听着。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的音乐,象征着晓舌带来的流畅和说服力。
由于“晓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尽管“晓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通过对它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词汇组合的意义和可能的应用场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
1.
【晓】
(象形。从日,尧声。本义:天明)。
同本义。今专指天刚亮。
【引证】
《说文》-晓,明也。 、 《淮南子·俶真》-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 唐·白居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 、 唐·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 、 《资治通鉴·唐纪》-晓当尽戮之。 、 唐·杜牧《阿房宫赋》-梳晓鬟也。 、 宋·柳永《雨霖铃》-晓风残月。
【组词】
破晓、 拂晓、 晓雾;晓舌、 晓暝、 晓行;晓鸡初啼;晓星;晓岚;鸡鸣报晓;晓夕、 晓天,晓色、 晓月,晓魄
2.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