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2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20:17
词汇“侵晓”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意指天刚亮时,即拂晓或黎明时分。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
“侵晓”字面意思是指天色渐亮,接近黎明的时刻。其中,“侵”有逐渐逼近的意味,“晓”指天亮。
“侵晓”可能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黎明”、“拂晓”等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黎明常被赋予新生和希望的象征意义,因此“侵晓”也可能承载类似的情感色彩。
“侵晓”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同时也可能联想到新的一天的开始和新的希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更倾向于使用“黎明”或“拂晓”来描述清晨的时刻,因为这些词汇更为常见和易于理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侵晓”:
侵晓的微光,
如新生之希望,
悄然降临人间。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会使用“dawn”或“daybreak”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侵晓”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侵】
(会意。小篆字形从人,手(又)拿扫帚,一步一步地扫地。本义:渐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侵,渐进也。 、 宋玉《风赋》-侵淫谿谷。 、 司马相如《上林赋》。注:“渐进之貌。”-侵淫促节。
【组词】
侵润、 侵寻、 侵淫、 侵寻
2.
【晓】
(象形。从日,尧声。本义:天明)。
同本义。今专指天刚亮。
【引证】
《说文》-晓,明也。 、 《淮南子·俶真》-冥冥之中,独见晓焉。 、 唐·白居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 、 唐·杜甫《春夜喜雨》-晓看红湿处。 、 《资治通鉴·唐纪》-晓当尽戮之。 、 唐·杜牧《阿房宫赋》-梳晓鬟也。 、 宋·柳永《雨霖铃》-晓风残月。
【组词】
破晓、 拂晓、 晓雾;晓舌、 晓暝、 晓行;晓鸡初啼;晓星;晓岚;鸡鸣报晓;晓夕、 晓天,晓色、 晓月,晓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