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0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05:31
“旦暮之业”这个词汇源自**古代文学,字面意思指的是从早到晚都要从事的工作或职业。它强调了工作的连续性和日常性,即一天之中无论早晚都要投入的工作。
在文学作品中,“旦暮之业”常用来形容那些需要长时间、不间断投入的职业,如农夫、工匠等。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农业、手工艺等,可能会提及。
“旦暮之业”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旦”指早晨,“暮”指傍晚或晚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在**传统文化中,“旦暮之业”强调了勤劳和坚持的重要性。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劳动的尊重和对职业的持续投入。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尊重和敬佩,因为它代表了那些默默无闻、日复一日坚持工作的人们。它让我联想到勤劳、坚持和责任感。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的旦暮之业就是教育学生,无论早晚都在为学生的成长付出努力。这让我深刻理解了“旦暮之业”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初露,农夫的旦暮之业,播种希望,收获金黄。”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农夫在田间劳作的场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清晨的鸟鸣和傍晚的虫鸣,伴随着农夫的劳作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aily grind”或“daily routine”,但这些表达没有“旦暮之业”那种从早到晚的连续性和日常性的强调。
“旦暮之业”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现代口语,但它深刻地反映了工作的连续性和日常性,以及对勤劳和坚持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珍惜那些默默付出、日复一日坚持工作的人们。
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庶人有旦暮事业则劝,百工有器械之巧则壮。
1.
【旦】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 《世说新语·贤媛》-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 《左传·成公十六年》-旦而战,见星未已。 、 清·方苞《狱中杂记》-号呼达旦。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组词】
旦日、 旦明
2.
【暮】
(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同本义。
【引证】
《论衡·明雩》-暮者,晚也。 、 《庄子·齐物论》-朝三而暮四。 、 《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韩非子·难一》-今朝至,暮变。 、 宋·苏轼《石钟山记》-至莫夜月光明。 、 唐·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组词】
暮天、 暮雨、 暮途、 暮烟、 暮暮、 暮鼓、 暮暗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业】 (象形。从丵(zhuó),从巾丛生草。巾象版。本义: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 版,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