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5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54:34
词汇“旦望”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旦望”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领域的术语。根据字面意思,“旦”通常指早晨,“望”则可以指期望、希望或者月相中的“望”(即满月)。因此,“旦望”可能指的是早晨的期望或者早晨的希望。
由于“旦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是为了营造一种古风或者特定的氛围。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几乎不会出现。
由于“旦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如果要在文学作品中使用,可能是:
同义词:晨曦、晨光、晨望 反义词:暮望、夜望
由于“旦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它可能是古汉语中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出了现代汉语的使用。
在古代文学中,可能会使用“旦望”来表达对新的一天的期待和希望,但在现代社会中,这个词已经很少被使用。
“旦望”可能会给人一种清新、希望的感觉,因为它与早晨和希望相关联。
由于“旦望”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会遇到与这个词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旦望”来表达对新的一天的期待:
由于“旦望”与早晨和希望相关,可以联想到清晨的阳光、鸟鸣和清新的空气。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旦望”的词汇,因为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
“旦望”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然而,由于其不常用,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很少会用到这个词。
1.
【旦】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 《世说新语·贤媛》-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 《左传·成公十六年》-旦而战,见星未已。 、 清·方苞《狱中杂记》-号呼达旦。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组词】
旦日、 旦明
2.
【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 、 《玉篇》-望,远视也。 、 《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豕望视而交睫腥。 、 《庄子·胠箧》-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 、 《庄子·天运》-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 、 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望五津。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
【组词】
望台、 望楼、 望阙、 望乞、 望国、 望睹、 望乡、 望祭、 望拜、 望祀、 望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