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5:2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5:28:45
“旦暮入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早晨和傍晚进入地下”,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迅速消失或不复存在,强调其短暂和无常。
“旦暮入地”源自古代汉语,旦和暮分别指早晨和傍晚,入地则表示进入地下。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时间流逝和事物变化的深刻认识。
在传统文化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表达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与中的“无常”观念相呼应。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段短暂而美好的恋情,如“我们的爱情旦暮入地,虽短暂却刻骨铭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初露,花瓣旦暮入地,留下一地芬芳,诉说着短暂的美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日出日落、花开花谢的画面,音乐上可以选择一些轻柔而略带忧伤的旋律,如钢琴曲《River Flows In You》。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vanish into thin air”,虽然意思相近,但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旦暮入地”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时间和生命的无常,它在文学和日常表达中都有着丰富的应用。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我更加理解了汉语的深邃和美感,也让我在表达时更加注重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
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
炎武年近七旬,~。
1.
【旦】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太阳从地面刚刚升起的样子。本义:天亮,破晓,夜刚尽日初出时)。
同本义。
【引证】
《诗·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 《世说新语·贤媛》-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 、 《左传·成公十六年》-旦而战,见星未已。 、 清·方苞《狱中杂记》-号呼达旦。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组词】
旦日、 旦明
2.
【暮】
(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同本义。
【引证】
《论衡·明雩》-暮者,晚也。 、 《庄子·齐物论》-朝三而暮四。 、 《楚辞·离骚》-恐美人之迟暮。 、 《乐府诗集·木兰诗》-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韩非子·难一》-今朝至,暮变。 、 宋·苏轼《石钟山记》-至莫夜月光明。 、 唐·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组词】
暮天、 暮雨、 暮途、 暮烟、 暮暮、 暮鼓、 暮暗
3.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