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5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50:00
词汇“尘物”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使用场景出发。
“尘物”字面意思指的是尘埃中的物品,或者是指微不足道的、容易被忽视的事物。它可能指的是那些不重要、不显眼的东西,或者是历史长河中被遗忘的物品。
在文学作品中,“尘物”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被时间遗忘的古董、书籍或者其他物品,带有一定的怀旧和感慨的情感色彩。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特定的语境下,比如讨论历史文物或者个人收藏时。
由于“尘物”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尘埃”和“物品”两个词组合而成,用来形容那些被尘埃覆盖的物品。
在**文化中,对于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使得“尘物”有时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文物保护和历史研究领域。
“尘物”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淀、时间的流逝以及对过去的怀念。它可能唤起一种对旧时光的感慨和对传统价值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尘物”这个词汇,除非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比如整理家中的旧物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汇来形容那些被遗忘的物品。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尘物”来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在时光的尘埃中,
那些尘物静静躺着,
它们是岁月的见证,
是我们回不去的过往。
视觉上,“尘物”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书籍、生锈的工具或者褪色的照片。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老唱片播放时的沙沙声,或者是老钟表的滴答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尘物”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比如英语中的“dusty relics”或者“forgotten items”。
“尘物”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能够很好地表达那些被时间遗忘的物品,带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色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1.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