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5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50:00
尘渣(chén zǐ):字面意思是指细小的尘埃和渣滓,通常用来比喻微不足道或不重要的事物,或者指污秽、不洁的东西。
尘渣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由“尘”和“渣”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尘渣主要指物理上的尘埃和渣滓,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比喻层面。
在**文化中,尘渣常带有贬义,用来形容社会的不良分子或不道德的行为。在社会批判文学中,尘渣常被用来揭示社会的阴暗面。
尘渣一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肮脏、无价值和被忽视的感觉。在表达中,它可能用来强调某人或某物的低劣性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尘渣来形容那些不遵守社会规则、行为不端的人,以此来表达我的不满和批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尘渣:
在这尘渣堆积的世界里,
我寻找着一丝纯净的光芒。
尘渣可能让人联想到灰暗的色调和沉闷的声音,如老旧工厂的尘埃飞扬和机器的轰鸣声。
在英语中,尘渣可以对应词汇如“dust”和“dregs”,但这些词汇在英语中的使用可能不如尘渣在中文中那样带有强烈的贬义。
尘渣一词在中文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尘埃和渣滓,还广泛用于比喻和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尘渣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观点。
1.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湫隘嚣尘。 、 《庄子·逍遥游》-尘埃也。 、 《庄子·齐物论》-而游于尘垢之外。 、 《楚辞·招魂》-朱尘筵些。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组词】
浮尘;降尘;灰尘、 一尘不染;尘封、 尘涓、 尘芥、 尘沙
2.
【滓】
(形声。从水,宰声。本义:液体里下沉的杂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泥之黑者为滓,字亦作淄。-滓,淀也。 、 《太玄·更》。注:“黑也。”-化白于泥淄。 、 刘峻《送橘启》-脉不粘肤,食不留滓。 、 唐·陆羽《茶经》-滓方:以集诸滓,制如涤方,受五升。
【组词】
滓方、 滓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