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2:1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2:14:26
词汇“殊音”在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殊”通常指不同、特别或异常,而“音”则指声音或音乐。因此,“殊音”可以理解为特别的声音或异常的音调。
由于“殊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可能是由“殊”和“音”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用来描述特殊的声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殊的声音往往与神秘或超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如古代文献中对鬼神的描述常常伴随着殊音。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在特定的文化或艺术讨论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殊音四起,星辰为之颤抖,月光为之黯淡。”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特殊或异常的声音来实现。
“殊音”这个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用,但在特定的文学、音乐或文化讨论中,它可以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表达的可能性。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殊】
(形声。从攴(è),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殊,死也。 、 《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 《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