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19: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19:00
孤身 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独自一人,没有同伴或伴侣。基本含义是指某人处于孤独的状态,没有其他人陪伴。
孤身 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
孤身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孤”和“身”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孤”指失去父母的孩子,而“身”指身体或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描述一个人独自一人的状态。
在某些文化中,孤身可能被视为一种勇敢或独立的表现,如“孤身一人去旅行”可能被看作是一种冒险精神。然而,在其他文化中,孤身可能被视为一种不幸或需要同情的状态。
孤身 这个词常常带有一种孤独、寂寞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独自一人的画面,如一个人在夜晚的街道上行走,或者一个人在空旷的房间里。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孤身一人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旅行。那次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孤独和自由的并存,也让我更加珍惜与他人的交流和陪伴。
诗歌: 孤身一人, 在夜的深处, 星光闪烁, 寂寞如影随形。
故事: 他孤身一人,走进了那座古老的图书馆,每一本书都像是一个世界,等待着他去探索。
视觉:想象一个孤独的人站在海边,海浪拍打着岸边,天空中的星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听觉:可以是一首轻柔的钢琴曲,旋律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
在英语中,alone 是与“孤身”相对应的词汇。虽然意思相近,但“alone”更强调物理上的独自一人,而“孤身”则可能包含更多的情感色彩。
孤身 这个词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物理状态,还传达了情感和心理的层面。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词汇的多维含义,以及它在不同语境中的灵活运用。
1.
【孤】
(形声。从子,瓜声。本义:幼年丧父,即孤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孤,无父也。 、 《礼记·深衣》。注:“三十以下无父称孤。”-如孤子。 、 《国语·周语》-司民协孤终。 、 潘岳《寡妇赋》-少伶俜而偏孤兮。 、 《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子曰独,幼儿无父曰孤。 、 《左传·昭公十四年》-救灾患,宥孤寡。 、 孔衍《汉魏春秋》-备答曰:“刘荆州临亡,讬我以遗孤,背信自济,吾所不为,死何面目见刘荆州乎?
2.
【身】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身,躬也。象人之形。 、 《论语·乡党》-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 、 王述之《经义述闻》-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 、 《诗·秦风·黄鸟》-人百其身。 、 《礼记·哀公问》-身也者,亲之枝也。 、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 《孟子·告子下》-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楚辞·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 明·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组词】
身边钱、 身品、 身伴、 身边人、 身首分离、 身殃、 身牖、 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