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00: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00:29
“不殊”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没有区别或差异。它通常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事物在某些方面完全相同,没有区别。
在文学作品中,“不殊”常用于强调两个事物的相似性,有时带有一定的修辞效果。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学术的语境中,它会被用来精确表达无差异的概念。在专业领域,如哲学、逻辑学或数学中,“不殊”可能用于讨论等同性或同一性的概念。
“不殊”由“不”和“殊”两个字组成。“不”表示否定,“殊”原意为不同或特别。在古代汉语中,“殊”也常用来表示死亡,如“殊死”。随着语言的发展,“不殊”逐渐演变为表示无差异的词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和谐与统一,因此“不殊”这样的词汇在表达事物的一致性时,往往带有积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在强调平等、公正的语境中也有所应用。
“不殊”给人一种平和、一致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事物的和谐统一,有时也带有一种理想化的色彩。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比较两件艺术品时使用过“不殊”这个词,以表达它们在风格上的高度一致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星辰不殊夜空深,月光如水照心痕。”
视觉上,“不殊”可能让人联想到两幅几乎相同的画作,或是对称的设计。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到和谐的旋律,或是重复的节奏。
在英语中,“identical”或“indistinguishable”可以对应“不殊”的概念,它们在表达无差异的意义上相似。
“不殊”是一个精确表达无差异的词汇,它在文学和学术语境中尤为重要。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有助于在特定语境下更准确地表达思想和观点。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殊】
(形声。从攴(è),朱声。小篆字形。攴,分解后剩下的骨头。隶变为“歹”。本义:斩首,断其首身而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汉令曰:蛮夷长有罪当殊之。-殊,死也。 、 《汉书·高帝纪》。注:“斩刑也。”-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 《庄子·在宥》-今世殊死者相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