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0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02:56
失第: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考试不及格或者没有通过选拔的情况。字面意思是指在科举考试中未能获得名次,即未能中举。
失第一词源于古代科举制度,科举考试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未能中举即为失第。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失第的含义扩展到各种考试和选拔中。
在**传统文化中,科举考试是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失第意味着个人和家庭的希望破灭。在现代社会,虽然考试的重要性依然存在,但社会对失第的看法更加宽容,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失第往往带有一种失败和失望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努力后的挫败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在学生时代,我也曾经历过考试失第的情况,那种失落感和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至今记忆犹新。
在诗歌中,可以将失第作为一种象征,表达对失败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希望: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岂料秋来风又起,失第人归泪满巾。
失第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书生落寞的背影,或是现代学生在考试后沮丧的表情。在音乐中,可能会有一种悲伤的旋律与之相配。
在英语中,失第可以对应为“fail an exam”或“not pass a test”,但其文化背景和情感色彩与中文中的失第有所不同。
失第这个词汇不仅承载了历史文化的厚重,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对教育和成功的复杂态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失第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思想。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第】
(形声。从竹,弟声。本写作“弟”。本义:次第,次序)。
同本义。有时也用于数字前表示次序。
【引证】
《小尔雅·广诂》-第,次也。 、 《释名·释书契》。按,用于书册次弟字,故又加竹。”-书称题亦言第,因其第次也。 、 《左传·哀公十六年》。释文:“次第也。”-楚国第。 、 宋·王傥《唐语林·雅量》-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组词】
等第、 第次、 第老的、 第三本《诗经》、 第六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