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1:2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1:23:30
“抱雪向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抱着雪去接近火。这个成语比喻行为与目的相反,或者采取的方法与期望的结果背道而驰。它强调了行动的无效性和荒谬性。
在文学作品中,“抱雪向火”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愚蠢或行为的荒唐。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讽刺某人的做法明显不合理。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它可能用来分析决策过程中的错误逻辑。
同义词: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事与愿违 反义词:如愿以偿、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与“抱雪向火”在表达行动与结果的关系上有相似或相反的含义。
“抱雪向火”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行为逻辑的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无效行为的标准说法。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教育人们要理性思考,避免做出明显不合理的行为。它反映了人对于效率和逻辑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荒谬和无奈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情景,引发对于决策和行动的深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描述一个朋友在炎热的夏天坚持穿厚衣服的行为,提醒他注意行为的合理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抱雪向火,梦回荒唐,夜深人静,独对寒窗。”
想象一个人在寒冷的冬夜,抱着一团雪走向篝火,这个画面充满了荒谬和无奈。配合悲伤的音乐,可以增强这种情感的表达。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意思是运煤到煤都,比喻做多余的事。
“抱雪向火”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行为与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那些明显不合理的行为,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
1.
【抱】
(形声。从手,包声。本义:用手臂围住)。
同本义。
【引证】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遂相与一抱而别。 、 宋·苏洵《六国论》-犹抱薪救火。
【组词】
抱石、 抱嫁、 抱冰
2.
【雪】
(会意。从雨,从彗,彗(huì)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采薇》-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 、 《左传·隐公九年》-平地尺为大雪。 、 《诗·曹风·蜉虫游》-麻衣如雪。 、 《礼记·月令》-[孟冬之月]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 杜甫《北征》诗-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组词】
雪案萤窗、 雪里鸿、 雪浪纸
3.
【向】
(象形。从宀(mián),从口。“宀”表示房屋,甲骨文中像屋墙,有窗户之形。本义:朝北开的窗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宫室北墉,无户牖,民间或有之,命之曰向。-向,北出牖也。 、 《诗·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4.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