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9 14:50: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4:50:46
日旰忘食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太阳已经落山了,却忘记了吃饭”。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专心致志地工作或学*,以至于忘记了时间,连吃饭都忘记了。它强调了人的专注和投入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日旰忘食 常用来形容主人公对事业的执着和热情,如在描述科学家、学者或艺术家的工作态度时。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非常专注于某项活动,以至于忽略了其他日常事务。在专业领域,如教育、科研等,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赞扬那些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
同义词: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孜孜不倦 反义词: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懒散度日
日旰忘食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日旰不食,夜分不寝。”后来逐渐演变成形容人极度专注和投入的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勤奋和专注被视为美德。日旰忘食** 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常被用来赞扬那些为了理想和目标不懈努力的人。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些为了梦想和目标不懈奋斗的人。它激励人们要有坚持和专注的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对教学的热情让他常常日旰忘食,准备课程和批改作业到深夜,这种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星光不问赶路人,
日旰忘食只为梦。
想象一个深夜的图书馆,灯光昏暗,一个人埋头苦读,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这种场景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来呈现,配以安静的背景音乐,增强情感共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 "burning the midnight oil" 或 "working around the clock",都表达了类似的专注和投入的概念。
日旰忘食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状态,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和坚持,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是宝贵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文化内涵。
与班彪亲善,每相遇,辄日旰忘食,夜分不寝。
天子未明求衣,~,犹恐万机不理,天下拥滞。
1.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2.
【旰】
(形声。从日,干声。本义:天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旰,晚也。 、 《左传·昭公十二年》-日旰君勤。 、 《左传·襄公十四年》-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 、 《白氏长庆集·杭州刺史谢上表》-当陛下旰食宵衣之日,是微臣输肝写胆之时。
【组词】
旰食
3.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忘,不识也。 、 《诗·郑风·有女同车》-德音不忘。 、 《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中年病忘。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忘路之远近。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宠辱偕忘。 、 诸葛亮《出师表》-忘身于外。
【组词】
忘魂、 忘昏、 忘反、 忘年、 忘味、 忘食、 忘却、 忘生舍死、 忘先
4. 【食】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