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1:0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1:02:13
宵旰忧勤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宵(夜晚)、旰(晚)、忧(忧虑)、勤(勤劳)。字面意思是“夜晚晚睡,忧虑勤劳”,形容人因为忧虑而辛勤工作,常常熬夜。
在文学作品中,宵旰忧勤 常用来形容君主或官员为国家大事操劳,如“**宵旰忧勤,日理万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文本中较为常见。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历史学,这个成语用来描述领导者的责任感和勤奋。
同义词: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勤勤恳恳 反义词:游手好闲、懒散无为、无所事事
宵旰忧勤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每个字都有其传统的意义,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描述勤奋和忧虑的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可以看到类似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接受并使用。
在传统文化中,勤奋和忧国忧民被视为美德。宵旰忧勤** 体现了这种价值观,特别是在描述领导者和官员时,强调他们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热爱。
这个成语给人以勤奋和责任感强的正面情感。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那些为国家或事业不懈努力的人物形象。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为了目标不懈努力的人,如企业家、学者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宵旰忧勤夜未央,星光不负赶路人。”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深夜办公室的灯光,听觉上,可能是键盘敲击声或文件翻动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urning the midnight oil",但这个表达更侧重于熬夜工作,而不特指忧虑和勤劳。
宵旰忧勤 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勤奋,还强调了忧虑和责任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本署院任京秩时,伏见朝廷崇尚节俭,宵旰忧勤,属在臣工,尤宜惕厉。
1.
【宵】
(形声。从宀(mián),肖声。从“门”表夜间昏暗。本义:夜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宵,夜也。 、 《书·尧典》-宵中星。 、 《周礼·司寤氏》-禁宵行者。 、 《淮南子·精神》。注:“长夜之中也。”-甘暝太宵之长。 、 《尔雅·释鸟》。樊注:“夜为农驱兽者也。”-宵扈宵。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宵。 、 李白《塞下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组词】
宵烟、 宵宿、 宵夕、 宵中、 宵分、 宵行、 宵征、 宵朗
2.
【旰】
(形声。从日,干声。本义:天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旰,晚也。 、 《左传·昭公十二年》-日旰君勤。 、 《左传·襄公十四年》-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囿。 、 《白氏长庆集·杭州刺史谢上表》-当陛下旰食宵衣之日,是微臣输肝写胆之时。
【组词】
旰食
3.
【忧】
(本字古作上“页”(xie)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攵”(suī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忧,愁也。 、 《玉篇》-忧,愁也。 、 《淮南子·原道》-忧悲者德之失也。 、 《易·丰》-勿忧。 、 《易·说卦》-坎为加忧。 、 《诗·小雅·小弁》-我心忧伤。 、 《诗·召南·草虫》-忧心忡忡。 、 《世说新语·自新》-何忧令名不彰。 、 唐·白居易《卖炭翁》-心忧炭贱。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忧谗畏讥。 、
【组词】
忧忿滞中、 忧蹙、 忧愠、 忧忆、 忧心如捣、 忧邑、 忧畏、 忧世、 忧怀、 忧怯、 忧天、 忧公忘私、 忧鱼
居丧 。多指居父母丧。
【引证】
《书·说命上》-王宅忧,亮阴三祀。
【组词】
忧居、 忧服、 忧纪、 忧棘、 忧毁、 忧艰
4.
【勤】
(形声。右形,左声。本义:劳累,劳苦)。
尽力多做,不断地做。
【引证】
《说文》-勤,劳也。 、 《诗·周颂·赍》-文王既勤止。 、 《礼记·玉藻》。注:“执劳辱之事也。”-勤者,有事则收之。 、 《书·天逸》-厥父母勤劳稼穑。 、 《楚辞·天问》-何勤子屠母,而死兮竟地?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会数而礼勤。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勤且艰若此。 、 《明史》-忧勤国事。 、 《国语·晋语》-好学而不勤问。 、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勤而无所。 、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昼夜勤作息。
【组词】
勤力得、 勤儿、 勤紧、 勤学、 勤勤、 勤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