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7:1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11:23
日昃(rì zè)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太阳偏西,即太阳过了正午开始向西倾斜。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时间的流逝,特别是在下午时分。
在文学作品中,日昃常用来营造一种时光流逝、日暮途穷的氛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时间或场景时,可以传达一种古典或诗意的情感。在专业领域,如天文学或历史学中,日昃可能被用来精确描述太阳的位置。
日昃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反映了古人对太阳**规律的观察和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文学和诗歌中仍保留其独特的韵味。
在传统文化中,日昃**常与黄昏、日暮等意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和时光的流逝。这种意象在古典文学中尤为常见,用以表达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日昃这个词给人一种宁静、沉思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夕阳下的宁静和一天即将结束的平和。它唤起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次旅行中体验到日昃的美景,那时我正站在一座古老的桥上,看着夕阳慢慢下沉,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日昃:
日昃时分,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
古老的钟声在风中轻轻回响。
时光如水,静静流淌,
在这宁静的黄昏,我与你共赏。
日昃让人联想到夕阳下的金色光芒和宁静的氛围。视觉上,可以想象一片金色的田野或古老的建筑在夕阳下的剪影。听觉上,可能是远处教堂的钟声或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日昃可以对应为"sunset"或"dusk",虽然这些词汇在日常使用中更为常见,但日昃在汉语中保留了一种更为古典和诗意的表达方式。
日昃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时间的流逝,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添诗意和深度。
1.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2.
【昃】
(形声。从日,仄(zè)声。本义:太阳西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昃,日在西方时侧也。 、 《易·离》-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 《书·无逸》-日中昃。 、 《公羊传·定公十五年》。注:“昃,日西也。”-日下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