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01: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01:08
“日昃之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太阳偏西,即日落时分。这个成语出自《诗经·小雅·车舝》:“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这里的“日昃”指的是太阳偏西,“离”有离开、离去的意思,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太阳西下,时间流逝的情景。
在文学作品中,“日昃之离”常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或事物的终结。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一些正式或文学性的演讲中,它可能会被用来增加语言的文雅和深度。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会被用来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时间观念和哲学思想。
“日昃之离”源自《诗经》,是**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典型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一些文学作品和学术讨论中,它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常常被赋予特殊的象征意义,如日出象征新的开始,日落则象征结束或衰老。因此,“日昃之离”在文化上与时间的流逝、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等主题紧密相关。
这个成语可能会引起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生命短暂的反思,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它可能会激发一种淡淡的忧伤或对未来的希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描述一天结束或某个阶段的结束时使用这个成语,以增加表达的文学性和深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日昃之离,余晖洒满小径,岁月如歌,悄然远去。”
想象一幅画面: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古老的城墙上,伴随着远处钟声的悠扬,这个成语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是宁静而深远的。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sun is setting”,但它缺乏“日昃之离”所蕴含的文学和哲学深度。
“日昃之离”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太阳西下的自然现象,还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加文化的深度和广度。
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耄之嗟,凶。
1.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
2.
【昃】
(形声。从日,仄(zè)声。本义:太阳西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昃,日在西方时侧也。 、 《易·离》-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 《书·无逸》-日中昃。 、 《公羊传·定公十五年》。注:“昃,日西也。”-日下昃。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离】
(形声。从隹(zhuī),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离,离黄仓庚也。 、 《易·说卦》-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 、 《颜氏家训》-离则配禹。 、 《诗·邶风·旌丘》-流離之子。 、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