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5:0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5:06:29
“一食万钱”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吃一顿饭花费了大量的钱,通常用来形容饮食极其奢侈或浪费。这个成语强调了消费的高昂和非同寻常。
在文学作品中,“一食万钱”可能用来描绘贵族或富人的生活,强调其奢华无度。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批评或讽刺某人的过度消费行为。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消费模式和财富分配的问题。
“一食万钱”这个成语可能源自古代对贵族生活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广泛用于各种语境中,以表达对过度消费的批评或描述。
在**文化中,节俭被视为美德,因此“一食万钱”常常带有负面含义,反映了社会对过度消费的批判态度。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人们对财富不均和社会责任的思考,同时也可能激发对奢华生活的向往或批判。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目睹朋友在特殊场合为了庆祝而选择昂贵的餐厅,虽然理解其心情,但也提醒他们注意节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一食万钱,金樽空对月,繁华落尽,唯余寂寞长夜。”
想象一幅画面:豪华的餐厅,精致的餐具,昂贵的食材,背景音乐是优雅的古典乐,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食万钱”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meal that costs a fortun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奢侈和昂贵的概念。
“一食万钱”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消费行为,还反映了社会价值观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内涵。
初,何劭以公子奢侈,每食必尽四方珍馔,恺乃逾之,一食万钱,犹云无可下箸处。
惟阿附贾充,无所建白,自奉甚厚,~,尚谓无下箸处。
1.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 《淮南子·诠言》-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 《老子》-抱一而天下试。 、 《书·君奭》。传:“天子也。”-故一人有事于四方。 、 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
【组词】
一境、 一丝、 一碗水往平处端、 一拳正打在心窝、 一人做一人当、 一客不烦二主、 一动不如一静、 一言抄百语、 一缘一会、 一路功名、 一盘一盒、 一清如水、 一毫不爽、 一息恹恹
2. 【食】 ——用于人名的字。如汉代的郦食其、审食其。
3.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4.
【钱】
(形声。从金,戔(jiān)声。(jiǎn)本义:农具名,即铁铲。上古时期曾以农具作为交易媒介,其后铸造货币又仿其形为之,因此引申为货币、钱财)。
金属货币。特指铜钱。
【引证】
《说文解字》锴注-一曰货也。古者货贝而宝龟。周太公立九府圜法,乃用泉,至秦废贝行钱。 、 《史记·平准书》。索隐:“本名泉,言货之如流泉也。”-龟贝金钱。 、 《国语·周语》。注:“钱者,金币之名,古曰泉,后转曰钱。”-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 、 《史记·天官书》-下有积钱。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 、 宋·欧阳修《归田录》-以钱覆其上。 、 、
【组词】
钱眼、 钱价、 钱范、 钱幕、 钱缗、 钱品、 钱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