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2:25
“屠龙之伎”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屠杀龙的技艺。基本含义是指非常高超的技艺或本领,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一领域或行业中的卓越才能。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英雄或勇士的赞美,他们能够战胜强大的敌人或克服巨大的困难。
在文学中,“屠龙之伎”常用来形容主人公的超凡能力,如武侠小说中的高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体育、艺术或科学,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各自领域内达到顶尖水平的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语境的不同。例如,“绝技”可能更侧重于技巧的独特性,而“屠龙之伎”则强调技艺的高超和难以匹敌。
“屠龙之伎”这个成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和传说,特别是那些关于英雄屠龙的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任何领域中的卓越才能。
在**文化中,龙是权力和尊贵的象征,屠龙则象征着战胜强大的对手。因此,“屠龙之伎”在社会背景中常常与英雄主义和卓越成就联系在一起。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畏和钦佩。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展现出非凡能力的人,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也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在数据分析领域有着屠龙之伎的同事。他的分析报告总是精准而深入,帮助公司做出了许多关键决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笔下生花,文字间的屠龙之伎,让每一行诗句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想象一位身披战甲的勇士,手持利剑,面对着巨大的龙。这个画面充满了力量和决心,音乐上可以搭配激昂的交响乐,增强这种英雄主义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laying the dragon”,意指战胜困难或挑战。虽然具体的文化背景不同,但都强调了战胜强大对手的英勇行为。
“屠龙之伎”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卓越才能的赞美,也是对坚持和努力的肯定。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不断追求卓越,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要努力成为那个能够“屠龙”的人。
屠龙之伎,非曰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
1.
【屠】
(形声。从尸,者声。“尸”,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与人有关。本义:宰杀牲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屠,刳也。 、 《六书故》-屠,刳剥畜牲也。 、 《史记·樊哙列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 、 《后汉书·何进传》-进自屠羊。 、 《史记·魏公子列传》-屠者朱亥。 、
【组词】
屠沽、 屠狗、 屠杀、 屠肆、 屠工、 屠牛
2.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引证】
《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 《易·乾》-飞龙在天。 、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 《孔子家语·执辔》-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 、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
【组词】
龙工、 龙公、 龙渊、 龙章、 龙蛇、 龙文、 龙伯、 龙沼、 龙旌凤翣、 龙门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伎】
(形声。从人,支声。本义:党与,同党的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舁部》曰:‘与者,党与也。’此伎之本义也。”-伎,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