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3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30:23
“屡变星霜”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星星和霜多次变化。基本含义是指时间流逝,岁月更迭,形容经历了许多年的变迁。
在文学作品中,“屡变星霜”常用来描绘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增添一种沧桑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历史变迁或个人经历时,仍能体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时代的变迁。
同义词:
反义词:
“屡变星霜”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词中对时间流逝的描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更广泛的历史或个人经历的变迁。
在文化中,时间被视为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而“屡变星霜”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它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认识。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往的怀念。它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厚重和人生的无常,激发人们对时间价值的思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阅读历史书籍时遇到这个成语,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历史**背后的时间维度,让我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屡变星霜,岁月如梦,古道边,老树依旧。”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老城墙或老树的画面,背景音乐可以是悠扬的古琴曲,营造出一种沧桑和宁静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imeworn”或“age-old”,但它们没有“屡变星霜”那种诗意和深邃的时间感。
“屡变星霜”这个成语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描绘,也是对历史和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时间的概念。
星霜屡移,书奏仍阙。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几月,~。
1.
【屡】
(从尸,娄声。本义:多次) 同本义。
【引证】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屡当死。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屡促之。 、 清·张廷玉《明史》-帝屡欲召。 、 《聊斋志异·促织》-屡撩之。
【组词】
屡空、 屡常、 屡复、 屡舞、 屡试不售、 屡迁
2.
【变】
(形声。从攴(pū),孌(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变,更也。 、 《小尔雅》-变,易也。 、 《白虎通》-变者,非常也。 、 《易·系辞》-一阖一辟谓之变。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三国志·诸葛亮传》-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
【组词】
变文协韵、 天气突变;巨变、 变豹、 变宫
3.
【星】
(象形。从晶,生声。晶象形。本义:星星)。
同本义 宇宙间发射或反射光的天体。
【引证】
《说文》。按,散文则统谓之星,对文则五纬为星,二十八宿为辰。-星,万物之精,上为列星。 、 《书·尧典》-日月星辰。 、 《书·洪范》。郑注:“星,五星也。”-四曰星辰。 、 《荀子》-列星随旋,日月递炤。(炤:照耀)
【组词】
星筹、 星霜、 星桥、 星布、 星列
4.
【霜】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 《汉书·董仲舒传》-霜者,天之所以杀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秦风·蒹葭》-白露为霜。 、 宋·范仲淹《渔家傲》-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组词】
霜雪、 霜瓦、 霜旦、 霜甲、 霜衣、 霜妃、 霜序、 霜信、 霜砧、 霜草、 霜气、 霜鸟、 霜雪、 霜雾、 霜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