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3:3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3:37:53
大豆或蚕豆发酵后制成的酱,里面有豆瓣儿。
1.
【豆】
(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引证】
《说文》-豆,古食肉器也。 、 《诗·大雅·生民》-卬盛于豆。
2.
【瓣】
(形声。从瓜,辡(biǎn)声。本义:瓜类的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瓣,瓜中实也。 、 《尔雅》。按,今曰瓜子仁。-瓠栖瓣。 、 南朝宋·谢惠连《祭古冢文》-水中有甘蔗,及梅李核瓜瓣。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4.
【酱】
(会意。从肉,从酉。酒以和酱也。爿声。古文从酉,爿声。籀文从酉,从皿,爿声。本义:用盐醋等调料腌制而成的肉酱)。
用麦、面、豆等发酵制成的调味品。
【引证】
《周礼·膳夫》-酱用百有二十瓮。 、 《论语》-不得其酱。 、 《礼记·内则》-濡鸡醢酱,濡鱼卵酱。
【组词】
黄酱;炸酱;甜酱;豆瓣酱;酱坊;酱豆、 酱瓜、 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