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0:18
“怀邪”一词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怀有不良的意图或邪恶的思想。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怀”(怀有、持有)和“邪”(邪恶、不正),结合起来即指心中存有邪念或不正当的动机。
在文学作品中,“怀邪”常用来描绘反面角色或描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他虽外表和善,内心却怀邪不轨”。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或道德讨论中,它可能会被用来指代那些有犯罪意图或不道德行为的人。
同义词在表达上更为直接,而“怀邪”则带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和贬义。反义词则表达了正面的、积极的意图或思想。
“怀邪”一词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至今仍在使用,但其使用频率可能不如一些更现代的词汇。在历史演变中,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使用场合和语境可能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怀邪”常与道德判断和法律审判相关联。在儒家文化中,强调“正心诚意”,因此“怀邪”被视为一种道德上的缺陷。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出现在法律语境中,用以描述那些有犯罪意图的人。
“怀邪”一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阴险、狡诈和不诚实。它可能会引起人们的警惕和不安,因为它暗示了潜在的危险或不信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新闻报道或法律案件中遇到“怀邪”这个词,用以描述那些涉嫌犯罪或有不良动机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心怀邪,梦回古战场,剑指苍穹。”
视觉上,“怀邪”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角落、狡猾的笑容或隐藏的刀刃。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低沉的警告声或阴森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arboring evil intentions”或“having malicious thoughts”,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怀邪”是一个具有强烈负面色彩的词汇,它在文学和法律语境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语言的深层含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怀】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怀,思念也。 、 《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 、 、 《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人。 、 《楚辞·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 、 《后汉书·列女传》-久行怀思。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而不怀仁。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国,国都)
【组词】
怀土、 怀香、 怀慕、 怀乡
2.
【邪】
(mòyé)。
古同疑问词“耶”。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欺秦邪。 、 《世说新语·自新》-令名不彰邪。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何预我邪。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是且非邪。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资治通鉴》-可迎之邪。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此画果真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