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9:5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9:53:23
“怀铅握椠”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怀揣着铅笔,握着木板,用来形容勤奋学*或随时准备记录的状态。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超少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怀铅椠,好学不倦。”
在文学作品中,“怀铅握椠”常用来形容文人墨客勤奋学,随时准备记录灵感或重要信息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教育或学术讨论中,它可以用来强调学的态度和*惯。
“怀铅握椠”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人的学*惯。在纸张普及之前,文人常用铅笔在木板上书写,因此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这种学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指实际的书写工具,更强调了勤奋学*的精神。
在*传统文化中,勤奋学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怀铅握椠”这个成语在鼓励人们勤奋学*、不断进取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积极向上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勤奋学、不断追求知识的人。这种精神激励我在学和工作中保持勤奋和专注。
在我的学经历中,我常常需要记录大量的笔记和资料。因此,“怀铅握椠”这个成语提醒我要随时准备好记录重要的信息,保持学的热情和效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怀铅握椠夜未央,
笔耕不辍映月光。
学问深时意自远,
勤学苦练志昂扬。
想象一个安静的图书馆,一位学者坐在桌前,手中握着铅笔,面前放着木板,专注地记录着。这种场景给人以宁静和专注的视觉感受,同时,笔尖在木板上滑动的声音也带来一种专注和勤奋的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ways ready to jot down notes”或“constantly taking notes”,虽然不如“怀铅握椠”那样具有诗意和历史感,但也传达了随时准备记录的勤奋态度。
“怀铅握椠”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古代文人的学方式,更强调了勤奋学的精神。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提醒我们要保持学的热情和效率。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勤奋学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到我的学和生活中。
自古探穴藏山之士,怀铅握椠之客,何尝不征求异说,采摭群言。
1.
【怀】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怀,思念也。 、 《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 、 、 《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人。 、 《楚辞·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 、 《后汉书·列女传》-久行怀思。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而不怀仁。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国,国都)
【组词】
怀土、 怀香、 怀慕、 怀乡
2.
【铅】
遵循,因袭。 同: 沿
【引证】
《荀子·礼论》。杨??注:“铅与沿同,循也。”-越月逾时,则必反铅过故乡。
3.
【握】
(形声。从手,屋声。本义:攥在手里,执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握,搤持也。 、 《广韵》-握,持也。 、 《仪礼·乡射礼》-长尺有握。 、 《楚辞·九章·怀少》-私握臣手。 、 《楚辞·九章·怀沙》-怀瑾握瑜。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手握刀。
【组词】
握君、 握篆、 握算、 握镜、 握节、 握炭流汤
4.
【椠】
(形声。从木,斩声。本义:书板,古代削木为牍,没有书写过的素牍叫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椠,牍朴也。从木,斩声。谓未书之版长三尺,其小者曰札曰牒。 、 《西京杂记》-怀铅握椠。
【组词】
椠工、 椠刻、 椠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