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42: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42:33
“中邪”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受到了邪恶力量的影响或控制,通常表现为行为异常、精神错乱或身体不适。在传统观念中,这可能是由于鬼神、邪灵或其他超自然因素引起的。
“中邪”一词源于**古代的民间信仰,认为人会受到邪恶力量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异常行为,但其背后的超自然观念逐渐淡化。
在**传统文化中,“中邪”与鬼神信仰紧密相关。在一些农村地区,人们仍然相信中邪是真实存在的,并会采取各种仪式来驱邪。
“中邪”这个词给人一种神秘和不安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老的传说和神秘的力量,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未知和异常现象的恐惧。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听到家人用“中邪”来形容一个突然行为异常的亲戚,虽然我们知道这可能只是心理压力导致的,但这个词的使用反映了人们对异常行为的无奈和困惑。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中邪”:
夜幕降临,星辰黯淡,
幽灵般的影子在街角徘徊。
他中邪了,眼神空洞,
迷失在无尽的黑暗中。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possessed”(被附身),但在西方文化中,这种概念更多与信仰相关,如教中的恶魔附身。
“中邪”这个词在*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民间信仰背景,它不仅是一个描述异常行为的词汇,也反映了人们对未知和神秘现象的敬畏。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和语言的丰富性。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邪】
(mòyé)。
古同疑问词“耶”。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欺秦邪。 、 《世说新语·自新》-令名不彰邪。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何预我邪。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是且非邪。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资治通鉴》-可迎之邪。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此画果真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