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2:3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2:32:41
怀铅提椠(huái qiān tí qiàn)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怀揣着铅笔,提着木板。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书写工具,铅笔用于书写,木板(椠)用于记录。基本含义是指随时准备记录或写作,形容人勤奋好学,随时准备记录知识或灵感。
在文学作品中,怀铅提椠常用来形容文人墨客的勤奋和专注,如“他总是怀铅提椠,随时准备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灵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教育或学术领域,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方式,强调持续学*和记录的重要性。
怀铅提椠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书写工具。铅笔用于书写,木板(椠)用于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形容人勤奋好学,随时准备记录或写作。
在传统文化中,勤奋和好学是被高度推崇的品质。怀铅提椠*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了持续学和记录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激励。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勤奋学、不断进步的人,激励我在学和工作中也要保持这种勤奋的态度。
在我的学生涯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总是怀铅提椠,随时记录学生的提问和反馈。这种态度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意识到持续学和记录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怀铅提椠,笔下生花,
勤奋如你,终将成家。
视觉上,怀铅提椠让我联想到一个专注的学者,坐在书桌前,手中拿着铅笔,面前摆放着木板,准备记录每一个灵感。听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的声音,以及翻动书页的轻微声响。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ways ready to jot down ideas”或“constantly taking notes”,但这些表达没有怀铅提椠那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
怀铅提椠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形容勤奋好学的表达,它还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学和知识的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保持勤奋和专注,随时准备记录和学新知识。
如曰高标扬己,则失不佞~,辛苦迻译之本心矣。
1.
【怀】
(形声。从心,褱声。本义:想念,怀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怀,思念也。 、 《诗·周南·卷耳》-嗟我怀人。 、 、 《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人。 、 《楚辞·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怀良辰以孤往。 、 《后汉书·列女传》-久行怀思。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而不怀仁。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去国怀乡。(国,国都)
【组词】
怀土、 怀香、 怀慕、 怀乡
2.
【铅】
遵循,因袭。 同: 沿
【引证】
《荀子·礼论》。杨??注:“铅与沿同,循也。”-越月逾时,则必反铅过故乡。
3.
【提】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提,挈也。 、 《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 、 明·魏禧《大铁锥传》-一贼提刀。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椊下提殴之。 、 《聊斋志异·促织》-提竹筒丝笼。
【组词】
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 提举
4.
【椠】
(形声。从木,斩声。本义:书板,古代削木为牍,没有书写过的素牍叫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椠,牍朴也。从木,斩声。谓未书之版长三尺,其小者曰札曰牒。 、 《西京杂记》-怀铅握椠。
【组词】
椠工、 椠刻、 椠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