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28: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28:43
“方底圆盖”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底座是方的,而盖子是圆的。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外表和内在不一致,或者形式和内容不相符。
在文学作品中,“方底圆盖”可以用来形容人物的表里不一,或者事物的表面现象与实际本质不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言行不一致。在专业领域,如设计或工程学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结构的不协调性。
同义词:表里不一、名不副实、形式主义 反义词:表里如一、名副其实、实事求是
“方底圆盖”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事物内外一致性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描述物理对象,也用于描述人的行为和事物的本质。
在**文化中,强调“内外一致”是一种美德。因此,“方底圆盖”这个成语在批评那些表里不一的行为时,反映了社会对于诚信和真实性的期望。
这个成语给我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因为它通常与欺骗和不诚实联系在一起。在表达时,使用这个成语可以有效地传达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或批评。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公司的宣传与实际服务不符的情况,这时我就会想到“方底圆盖”这个成语,用它来描述这种不一致的现象。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言辞,方底圆盖,/ 表面的华丽,掩盖不了内心的空洞。”
视觉上,我可以想象一个精美的盒子,底部是坚固的方形,而盖子却是华丽的圆形,这种不协调的设计会让人感到不适。听觉上,这个成语可能会让我联想到那些听起来很美但实际上并不真实的话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hat and no cattle”,意思是外表华丽但没有实质内容,这与“方底圆盖”有相似的含义。
“方底圆盖”这个成语在描述事物的不一致性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我的观点,还能让我在评价人和事时更加注重实质而非表面。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今使疏薄之人而节量亲厚之恩,犹方底而圆盖,必不合矣。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2.
【底】
(形声。从广(yǎn),氐(dǐ)声。本义:止住;停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底,止居也。 、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壅蔽湫底。
3.
【圆】
(形声。从囗(wéi),员声。本义:圆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圆,圜全也。 、 《易·系辞》-圆而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天道曰圆,地道曰方。 、 《墨子·天志》-中吾规者谓之圆。 、 《淮南子·地形》-水圆折者有珠。 、 《墨子·法仪》-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 、 《广东军务记》-方圆两炮台。
【组词】
圆丢丢、 圆浑、 圆领、 滚圆
4. 【盖】 古地名 。战国齐盖邑,汉置盖县,北齐废。故城在今山东省沂水县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