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3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9:28
“底”在五四时期至三十年代用于领属关系,现已不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9:28
(形声。从广(yǎn),氐(dǐ)声。本义:止住;停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底,止居也。 、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壅蔽湫底。
又。
【引证】
、 《左传·宣公三年》-有所底止。 、 《左传·昭公十三年》-盟以底信。 、 《国语·晋语》-戾久将底。
【组词】
底止、 底着、 底遏、 底滞
最下面,底端。
【引证】
《说文》-底,一曰下也。 、 《列子·汤问》-实惟无底之谷。 、 《淮南子·脩务》-则言黄泉之底。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清澈见底。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全石以为底。
疑问代词。何,什么。
【引证】
宋范成大《双燕》-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
【组词】
底作、 底事、 底物、 底处、 底许
《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底:基础,根本。
《论语·为政》:“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底:根本,基础。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引兵而东,至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 底:尽头,末端。
《水浒传》第十回:“林冲看时,见那汉子头戴一顶范阳毡笠,上撒着一把红缨,穿一领白缎子征衫,系一条纵线绦,下面青白间道行缠,抓着裤子口,獐皮袜,带毛牛膀靴。” 底:底部,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