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1:2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24:07
词汇“方底”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指的是某种容器或物体的底部是方形的。由于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不高,以下分析将基于这一假设进行。
“方底”字面意思是指底部为方形的物体或容器。在实际应用中,它可能指的是具有这种特征的任何物品,如方底锅、方底篮子等。
由于“方底”不是一个复杂的词汇,其词源相对直接,主要由“方”(方形)和“底”(底部)组成。在语言中的变化不大,主要用于描述具有方形底部的物品。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方形的物品可能被认为更加稳定或正式。例如,在某些传统工艺中,方底的容器可能被视为更加精致。
“方底”可能给人一种稳定和整齐的感觉,因为它暗示了一种有序和规划的形状。
在日常生活中,方底的物品可能不常见,但如果在家居设计或烹饪中使用,可能会带来一种新颖的感觉。
在诗歌中,可以将“方底”用于形容某种稳定或有序的状态,如“心如方底,稳如泰山”。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各种方底物品的实际应用,如方底锅烹饪的场景。听觉上,可能没有特定的联想,除非与特定的声音效果结合。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底部为方形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是相似的。
“方底”作为一个描述性词汇,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特定领域和语境中具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2.
【底】
(形声。从广(yǎn),氐(dǐ)声。本义:止住;停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底,止居也。 、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壅蔽湫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