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2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22:12
方枘圆凿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方形的榫头插不进圆形的孔”,比喻两者不相适应,格格不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之间不协调,无法配合。
在文学作品中,方枘圆凿 常用来形容人物性格、思想或行为与周围环境或他人不协调。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或想法与大众不一致,或者某物不适合某个特定的用途。在专业领域,如建筑或机械设计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述设计上的不匹配或不兼容。
同义词:格格不入、不相适应、不协调 反义词: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协调一致
方枘圆凿 出自《楚辞·离骚》:“夫唯捷径以窘步兮,方枘圆凿而难入。”原意是指政治上的正直与奸诈之间的不协调。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用来描述任何形式的不协调。
在传统文化中,方枘圆凿** 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和谐与适应的重视。这个成语强调了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适应环境和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不和谐、不舒适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冲突和困难,以及在尝试适应或融入时遇到的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个人*惯与团队规则方枘圆凿而感到困扰的情况。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适应和沟通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方枘圆凿,心与世违,独行于繁华之外,寻一片宁静之地。”
想象一个方形的木块试图插入一个圆形的孔中,这种视觉形象传达了不协调和困难。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摩擦声或不和谐的声音,象征着冲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square peg in a round hole”,意思相同,都是形容不适应或不匹配。
方枘圆凿 这个成语在描述不协调和不相适应的情况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使用,而且在个人和专业生活中都有实际应用。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不协调的概念,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准确性。
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匪所用,顾者却避多猜嫌。
1.
【方】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大夫方舟。 、 《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 、 《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不足方。 、 《国语·齐语》-方舟设泭。 、 《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 《资治通鉴》-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 、 《史记·郦食其列传》-蜀汉之粟,方船而下。
【组词】
方轨、 方轩
2.
【枘】
(形声。从木,内声。本义:榫头;插入卯眼的木栓) 同本义。
【引证】
《九辞·九辨》-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
【组词】
枘凿、 方枘圆凿
楔入。
【引证】
唐·刘禹锡《山南西道新修驿路》-层崖峭绝,枘木亘铁。
3.
【圆】
(形声。从囗(wéi),员声。本义:圆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圆,圜全也。 、 《易·系辞》-圆而神。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天道曰圆,地道曰方。 、 《墨子·天志》-中吾规者谓之圆。 、 《淮南子·地形》-水圆折者有珠。 、 《墨子·法仪》-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 、 《广东军务记》-方圆两炮台。
【组词】
圆丢丢、 圆浑、 圆领、 滚圆
4.
【凿】
(形声。从金,鑿(zuò)省声。从金,表示与金属制品有关。本义:凡穿物使通都称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凿,穿木也。 、 《仪礼·士丧礼》-重木刊凿之。 、 宋·沈括《梦溪笔谈》-皆是水凿之穴。(凿,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组词】
凿巾、 凿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