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9:3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9:35:54
词汇“没出豁”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某些地区的口语中使用。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没出豁”字面意思是指某人或某事没有找到出路或解决办法,处于困境中无法摆脱。它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问题或困难时,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感到束手无策。
“没出豁”这个词汇的具体词源不太清楚,但它反映了汉语方言中对于困境和无助状态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可能在不同地区和语境中有所演变。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没出豁”可能与人们对困境和挑战的普遍感受有关。它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无助感和寻求帮助的需求。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沮丧、焦虑和无助的情感。它可能在人们的思维和表达中引发对困境和挑战的深刻反思。
在个人生活中,我可能用“没出豁”来形容自己在某个问题上的无助感,或者听到别人用这个词汇来描述他们的困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思绪如潮涌,
心中难题,似“没出豁”。
月光洒落,照亮迷茫路,
愿寻光明,不再彷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四周黑暗,表情迷茫,这反映了“没出豁”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沉重的呼吸声或叹息声,增强了无助感。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有不同的词汇,如英语中的“at a loss”或“stuck”,它们都表达了类似的困境和无助感。
“没出豁”这个词汇在描述困境和无助感时非常有用,它帮助人们表达在面对问题时的真实感受。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方言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沟通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1.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2.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3.
【豁】
(形声。从谷,害声。本义:前后相通的山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豁,通谷也。 、 左思《蜀都赋》-豁险吞若巨防。 、 《史记·司马相如传》。郭注:“涧谷之形容也。”司马彪注:“空虚也。”-谽豁。
【组词】
长豁
开阔;开通。
【引证】
何晏《景福殿赋》注:“门通。”-开南端之豁达。 、 陶潜《桃花源记》-豁然开朗。 、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其壑北向颇豁。
【组词】
豁落、 豁尔、 豁眼、 豁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