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6:20
指争执时针锋相对: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越吵越厉害。
1. 【针】 (会意。从金,从十。最初用的竹针,写作“箴”,后来有了金属的针,写作“鍼”(针)。本义:缝衣的用具)。 同本义。
2.
【尖】
(会意。从小,从大。一头小一头大为尖。本义:物体的末端细削而锐利)。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尖,锐也。
3.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
4.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5.
【麦】
(形声。甲骨文字形。从攵(zhí),来声。“麦”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麦子)。
同本义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子实主要作粮食或作精饲料、酿酒、制饴糖。秆可作编织或造纸原料。
【引证】
《说文》-麦,芒谷。 、 《诗·鄘风·桑中》-爰采麦矣。 、 《诗·鄘风·载驰》-芃芃其麦。 、 《聊斋志异·狼三则》-野有麦场。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麦田浅鬣。
【组词】
麦棱头、 麦人、 麦天、 麦舟、 麦序、 麦李、 麦秀、 麦雨、 麦花、 麦酒、 麦气、 麦候、 麦饭豆羹、 麦穗两岐
6.
【芒】
(形声。从艸,亡声。本义:谷类植物种子壳上或草木上的针状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锴曰:“谓麦谷为芒种是也。”-芒,草耑也。 、 《周礼·地官·稻人》。郑众注:“芒种,稻麦也。”-种之芒种。 、 《白虎通·五行》-芒之为言萌也。 、 潘岳《射雉赋》-麦渐渐以擢芒。(擢芒:长出麦芒。)
【组词】
芒茅、 芒履、 芒鞋、 芒刺、 芒角
7.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