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1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15:46
民企,全称“民营企业”,是指由私人或家族拥有并经营的企业,区别于由政府或国有企业控制的企业。民企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语境中,“民企”一词的使用有所不同: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私企”更强调所有权的私人性质,而“非公有制企业”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私企、外企等。
“民企”一词源于改革开放后的经济转型期,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营企业开始大量涌现。这个词逐渐被广泛接受并使用,成为描述经济结构变化的关键词汇。
在**,民企的发展与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紧密相关。民企的兴起不仅改变了经济结构,也影响了社会就业、技术创新和文化多样性。
对于许多人来说,民企可能代表着创新、活力和机会。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等现实问题。
在个人经历中,民企可能是就业选择的一个重要方向,提供了不同于国企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路径。
在诗歌中,可以将民企比喻为“市场的绿洲”,在故事中,可以描绘一个民企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展现其坚韧和创新精神。
民企可能让人联想到繁忙的办公室、创新的实验室或是充满活力的市场交易场景。
在其他国家,类似的词汇如“private enterprise”或“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也用来描述类似的经济实体。
通过对“民企”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现代*经济中的角色和意义。它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准确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和描述当代**的经济和社会现象。
1.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 、 《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民,氓也。 、 《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 、 《左传·桓公六年》-夫民神之主也。 、 《左传·闵公元年》-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 、 《书·舜典》-黎民阻饥。 、 《书·盘庚上》-民不适有居。 、 《诗·小雅·何草不黄》-哀我征夫,独为匪民。 、 《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组词】
民夫、 民户、 民居、 民服、 民宅、 民望、 民牧、 民情、 民役、 民利、 民命、 民和、 汉民;回民;藏民;民壮、 渔民;农民;牧民;民膏、 民经、 民熙物阜、 民害、 民力、 民脂、 民财、 民纪、 民祗
2.
【企】
(会意。从人,从止。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一个人,下面是“止”(脚),表示这个人在踮起后脚跟,有企立、企足的意思。本义:踮起脚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企,举踵也。 、 《老子》-企者不立。 、 《汉书·高帝纪》-日夜企而望归。 、 郭璞《江赋》-渠黄不能企其景。
【组词】
企望、 企仰、 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