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5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58:32
词汇“岑峭”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岑”和“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岑”字通常指小而高的山,或者山的高处。“峭”字则形容山势陡峭、险峻。因此,“岑峭”整体上形容山势高耸陡峭,给人一种险峻、不易攀登的感觉。
“岑”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小而高的山。“峭”字则来源于古代汉语,形容山势陡峭。这两个字组合成“岑峭”,形容山的高大和险峻,这一用法在古代文学中较为常见。
在**传统文化中,山往往象征着崇高和坚韧,因此“岑峭”这一词汇也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格或艺术风格的高洁和坚毅。
“岑峭”这个词给人一种高远、不可及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壮丽的自然景观,或是那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岑峭”来形容那些难以攀登的山峰,或是比喻那些性格坚毅、不易动摇的人。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岑峭山峰立云端,风吹不倒志如山。”
想象一幅画面:一座岑峭的山峰耸立在云雾之中,山风呼啸,给人一种壮丽而神秘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teep”或“precipitous”,但它们更多强调的是陡峭的程度,而不像“岑峭”那样包含高耸和险峻的双重含义。
“岑峭”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形象的描绘能力,它不仅描述了自然景观,也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格和精神。在学*汉语和理解**文化的过程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岑】
(形声。从山,今声。本义:小而高的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岑,山小而高也。 、 《孟子》。注:“岑楼,山之锐岭者。”按,谓山之层叠似楼也。”-可使高于岑楼。 、 《庄子·徐无鬼》。注:“岸也。”-未始离于岑。 、 张衡《思玄赋》-饮青岑之王醴兮。 、 马融《长笛赋》-托九成之孤岑兮。
【组词】
岑嶅、 岑立
2.
【峭】
(形声。从山,肖声。《说文》:从阜。本义:陡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峭,陵也。从阜,肖声。斗直曰峭。 、 《广雅》-峭,高也。字亦作峭。 、 《淮南子·脩务》-上峭山。 、 《韩非子·内储说上》-涧深,峭如墙。 、 宋·沈括《梦溪笔谈》-峭拔险怪。 、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峭拔秀丽。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峭壁拔起。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峭壑阴森。
【组词】
峭拔、 峭岸、 峭谷、 峭坂、 峭卓、 峭岫、 峭削、 峭峙、 峭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