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3:1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3:15:11
“冷峭”是一个形容词,字面意思是指寒冷而尖锐,通常用来形容天气、环境或人的态度。在文学中,它常常用来描绘一种冷酷、严峻或不易接近的氛围或性格。
“冷峭”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冷”和“峭”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峭”有陡峭、尖锐的意思,与“冷”结合后,形成了形容寒冷且尖锐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形容人的态度和性格。
在**文化中,“冷峭”常常与坚韧和不屈的精神联系在一起,如在描述历史人物或英雄时,可能会用“冷峭”来形容他们的坚定和不易动摇的性格。
“冷峭”一词给人以冷酷、不易接近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孤独、坚韧或不易被打动的性格。在情感上,它可能引起一种敬畏或距离感。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会在描述某个冬天的早晨或某个人的态度时使用“冷峭”这个词。例如,回忆起某个寒冷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冷峭的气息,让人感到一种清新的同时也有些刺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冷峭的月光洒在寂静的湖面上,银色的波纹如同刀锋一般锐利。”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hilly”或“austere”,但它们在语义上可能不如“冷峭”那样同时包含寒冷和尖锐的意味。
“冷峭”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寒冷、尖锐和不易亲近的感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冷峭”可以增强文本的氛围和情感深度。
1.
【冷】
(形声。从仌(bīng),冰,令声。本义: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冷,寒也。 、 白居易《乌夜啼》-画堂鹦鹉鸟,冷暖不相知。
【组词】
冷香、 冷泉、 冷翠
2.
【峭】
(形声。从山,肖声。《说文》:从阜。本义:陡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峭,陵也。从阜,肖声。斗直曰峭。 、 《广雅》-峭,高也。字亦作峭。 、 《淮南子·脩务》-上峭山。 、 《韩非子·内储说上》-涧深,峭如墙。 、 宋·沈括《梦溪笔谈》-峭拔险怪。 、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峭拔秀丽。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峭壁拔起。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峭壑阴森。
【组词】
峭拔、 峭岸、 峭谷、 峭坂、 峭卓、 峭岫、 峭削、 峭峙、 峭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