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37: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37:43
信徒:字面意思是指信仰某种或思想体系的人。基本含义是指那些对某种、哲学或意识形态持有坚定信仰并遵循其教义、规则和实践的人。
信徒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对**的信仰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包括对任何理念或体系的信仰者。
在许多文化中,信徒被视为社会稳定和道德秩序的维护者。他们的行为和信仰往往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信徒也可能面临歧视或迫害。
信徒一词常常让人联想到忠诚、坚定和奉献。它可能唤起对某种信仰或理念的尊重和敬意,也可能引发对极端信仰行为的担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虔诚的**信徒,他每天都会花时间冥想和诵经,这种对信仰的坚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歌: 在晨曦的光辉中, 信徒们低语祈祷, 心灵之舟, 驶向永恒的彼岸。
视觉:信徒可能让人联想到教堂、寺庙或清真寺中的祈祷场景。 听觉:诵经声、祈祷声或唱诗班的歌声可能与信徒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在不同文化中,信徒的概念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信徒通常与教联系在一起,而在东方文化中,信徒可能更多地与或道教相关。
信徒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人们对**或理念的信仰,还反映了社会文化背景和个体价值观。通过对这一词汇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影响。
1.
【信】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信,诚也。 、 《孟子》-有诸已之谓信。 、 《墨子经》-信,言合于意也。 、 《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 《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 、 《贾子道术》-期果言当谓之信。 、 《礼记·经解》-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 、 《诗·卫风·氓》-信誓旦旦。 、 《三国演义》-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 、 《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 、 《世说新语·方正》-则是无信。
【组词】
信行、 信人
2.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