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34: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34:01
沸腾:指液体受热到一定程度后,内部产生大量气泡并剧烈翻滚的状态。字面意思是指液体达到沸点时的剧烈活动,常用于描述水、汤等液体在加热时的状态。
“沸腾”一词源于古汉语,最早见于《诗经》等古代文献。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从描述物理现象到比喻情绪或社会状态。
在文化中,“沸腾”常与热情、活力和变革联系在一起。例如,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常被形容为“沸腾的社会”,充满了活力和变革的动力。
“沸腾”一词给人以热烈、激动和充满活力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热烈的场面、激动的情绪和充满活力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沸腾”来形容煮食时的水或汤,也用它来描述激动人心的体育比赛或演讲。
诗歌: 沸腾的血液,在夜的深处燃烧, 梦想的火焰,照亮前行的道路。
故事: 小镇的广场上,人群沸腾,欢呼声此起彼伏,庆祝着新年的到来。
视觉:想象一锅沸腾的水,气泡不断冒出,水花四溅。 听觉:听到水沸腾时的咕噜声,或是人群沸腾时的喧闹声。
在英语中,“沸腾”对应的是“boil”,但其比喻意义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常用“boiling mad”来形容非常愤怒,而中文中则更多用“沸腾”来形容情绪的高涨。
“沸腾”一词不仅描述了液体的状态,还广泛用于比喻情绪和社会状态。它在语言表达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灵活的应用,是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词汇。通过对“沸腾”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词汇的多义性和文化背景对其意义的影响。
1.
【沸】
(形声。从水,弗声。本义:泉水大量涌出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涌出之貌。-沸,滭沸滥泉也。 、 《诗·小雅·采菽》-觱沸槛泉。 、 《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 、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愤泉秋沸。
【组词】
沸沸、 沸射、 沸然
2.
【腾】
(形声。从马,朕(zhèn)声。本义:马奔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传车马驰。-腾,传也。 、 《广雅》-腾,奔也。 、 《离骚》-腾众车使径待。 、 《楚辞·愍命》-腾驴驘以驰逐。 、 《楚辞·大招》-腾驾步游。 、 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组词】
奔腾、 腾夷、 腾逐、 腾藉、 腾噬、 腾驾、 腾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