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6:0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02:06
“岐黄”一词源自**古代医学,特指《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主要讨论医学理论,而《灵枢》则侧重于针灸和经络。因此,“岐黄”在字面意思上指的是黄帝和岐伯,传说中的医学先驱,他们的对话构成了《黄帝内经》的主体。
在文学中,“岐黄”常用来泛指中医学,尤其是在讨论传统医学理论和实践时。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中医学、医学史研究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中医、传统医学、黄帝内经 反义词:西医、现代医学
“岐黄”一词的词源直接关联到《黄帝内经》的作者黄帝和岐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代表整个中医学体系,成为中医学的代名词。
在文化中,“岐黄”不仅代表了医学知识,也象征着对生命和健康的尊重。它是传统文化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古代**人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
提到“岐黄”,我联想到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智慧。它让我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沉淀和对生命科学的深刻探索。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个关于中医学的研讨会,其中详细讨论了“岐黄”医学的理论和实践,这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岐黄”:
岐黄之道,深藏于古籍之中, 经络之谜,流传于指尖之上。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老中医坐在古朴的书房中,周围堆满了关于“岐黄”的古籍,手中轻轻翻阅着《黄帝内经》。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一种宁静和智慧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岐黄”的词汇,但类似的医学传统如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也有其深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岐黄”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智慧的象征。它在我对中医学的学*和理解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让我更加珍视和尊重这一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
1.
【岐】
(会意。从山,从枝省,支亦声。本义:古地名。陕西岐山县。又山名)。
岐山 。因山有两枝,故名。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上古称“岐”。
【引证】
《易·升》-王用享于岐山。
【组词】
岐阳、 岐周
2.
【黄】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黄色。
【引证】
《说文》-黄,地之色也。 、 《论衡·騐符》-黄为土色,位在中央。 、 《左传·昭公十二年》-黄中之色也。 、 《礼记·郊特牲》-黄者中也。 、 《易·坤》-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 、 《诗·邶风·绿衣》-绿衣黄里。 、 、 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得张黄盖。
【组词】
黄烘烘、 黄干干、 黄骝、 黄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