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1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18:25
“不正”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不正当、不正直或不合法的行为或状态。它通常用来描述那些违背道德、法律或社会规范的行为。
在文学中,“不正”可能用来描绘一个角色的道德败坏或行为的卑劣。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指责某人的不当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它可能指违反规定或伦理的行为。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方面不同,例如“不正当”可能更侧重于道德判断,“非法”则明确指违反法律。
“不正”一词在中文中历史悠久,其基本含义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含义和用法也在不断演变,但核心意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不正”常常与“正义”相对,强调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被用来批评那些违背社会公德和法律的行为。
“不正”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腐败、欺骗和不诚实。它可能引发人们对不公正行为的愤怒和厌恶。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或看到不正当的行为,我可能会使用这个词来表达我的不满和批评。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正”融入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风起云涌间,不正之风难掩, 正义之声,终将响彻云霄。
视觉上,“不正”可能让人联想到黑暗、模糊的图像,如阴影中的不明确轮廓。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低沉、不和谐的声音,如警报声或抗议声。
在英语中,“不正”可以对应为“unethical”或“illegal”,在不同文化中,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使用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指向违背道德或法律的行为。
“不正”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们识别和批判不公正的行为,维护社会的道德和法律秩序。通过对这个词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正】
(指事。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方向、目标,下面是足(止),意思是向这个方位或目标不偏不斜地走去。本义:不偏斜,平正)。
同本义。
【引证】
《论语·乡党》-席不正不坐。 、 《吕氏春秋·君守》。注:“正,直也。”-有绳不以正。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稍稍正坐。 、 清·姚鼐《登泰山记》-泰山正南。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正则无景。 、
【组词】
正门;正厅;正殿;正宫;正所儿、 正阳、 正锋、 正院、 正分、 正胁、 正位、 正东;正上方;正前方;正南;正交;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