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9:18
词汇“爱怜”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爱”和“怜”。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爱怜”字面意思是指深深的爱和同情。其中,“爱”表示深厚的感情,如爱情、亲情或友情;“怜”则表示同情、怜悯。结合起来,“爱怜”通常指对某人或某物有着深厚的爱意,并伴随着同情和关怀。
“爱怜”这个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其基本含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爱怜”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深厚的爱和同情——始终未变。
在**文化中,“爱怜”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相联系,强调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在社会背景中,“爱怜”也常被用来描述对弱势群体的支持和保护。
“爱怜”这个词汇给人以温暖和关怀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家庭、友情和爱情中的温馨场景。在个人情感表达中,使用“爱怜”可以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和同情心。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朋友对流浪猫狗表现出极大的爱怜,她不仅喂养它们,还尽力为它们寻找合适的领养家庭。这种行为让我深刻体会到“爱怜”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爱怜”:
月光下,她的眼眸闪烁着爱怜的光芒,
对那无家可归的小猫,她伸出了温暖的手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温暖的夜晚,一位女士轻轻抚摸着一只流浪猫,眼中充满了爱怜。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柔和的音乐,如钢琴曲,营造出温馨和关怀的氛围。
在英语中,“爱怜”可以对应为“compassion”或“tender lov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深厚的爱和同情。
通过对“爱怜”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爱怜”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词汇,能够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和同情心,对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爱】
(形声。从心,旡(jì)声。本义:亲爱;喜爱)。
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引证】
《尔雅》-惠,爱也。 、 《说苑·说丛》-爱施者,仁之端也。 、 《法言》-君子自爱,仁之至也。 、 《孝经》。沈宏曰:“亲至结心为爱。”-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 《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 、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战国策》-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夫人甚爱女。 、 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
【组词】
爱幸、 爱乐、 爱敬、 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
2.
【悯】
(形声。从心,闵(mǐn)声。本义:怜恤) 同本义。
【引证】
白居易《新乐府序》-隋堤柳,悯亡国也。 、 清·黄宗羲《朱人远墓志铭》-人远悲天悯人之怀,岂为一己之不遇乎?
【组词】
悯人之凶、 悯念、 悯宥、 悯笑、 悯贫、 悯然
忧愁;烦闷。
【引证】
《孟子》-阨穷而不悯。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曲罢悯然。
【组词】
悯默、 悯悯、 悯愧、 悯叹、 悯时病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