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00: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00:23
“爱憎无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对人的爱和恨没有固定的规律或标准,变化无常。这个词汇强调了情感的不稳定性,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或条件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对某人的态度或感情。
在文学作品中,“爱憎无常”常用来描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或者用来批判社会中人际关系的脆弱和不稳定。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情绪波动大,难以捉摸。在心理学或社会学等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探讨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和可变性。
“爱憎无常”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人际关系复杂性的观察和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汉语中,用以描述各种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强调情感的稳定和持久,因此“爱憎无常”有时被视为负面特质。在现代社会,随着人际关系的复杂化,这个词汇的使用更加普遍,反映了社会对情感多样性和变化性的接受。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复杂和不确定的。它让我联想到人际关系中的不稳定性,以及在处理这些关系时需要的小心和智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爱憎无常的人,他们的情绪波动让我感到困惑和疲惫。这让我意识到在人际交往中保持一定的距离和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爱如晨露,憎似晚霞,无常变换,心海波澜。”
视觉上,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不断变化的天气,如晴雨交替的天空。听觉上,它可能让我想到一首旋律多变的音乐,充满了起伏和转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capricious love and hate”,强调了情感的不可预测性和变化性。
通过对“爱憎无常”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情感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这个词汇提醒我在与人交往时要保持开放和灵活的态度,同时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受情感波动的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汇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复杂的情感状态。
1.
【爱】
(形声。从心,旡(jì)声。本义:亲爱;喜爱)。
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
【引证】
《尔雅》-惠,爱也。 、 《说苑·说丛》-爱施者,仁之端也。 、 《法言》-君子自爱,仁之至也。 、 《孝经》。沈宏曰:“亲至结心为爱。”-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 《左传·隐公元年》-爱共叔段,欲立之。 、 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战国策》-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夫人甚爱女。 、 唐·韩愈《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
【组词】
爱幸、 爱乐、 爱敬、 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
2.
【憎】
(形声。从心,曾声。本义:憎恨厌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憎,恶也。 、 《礼记·曲礼》-憎而知其善。 、 《国语·晋语》-盗憎主人。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甚憎齐。
【组词】
憎人、 憎妒、 憎命、 憎毒、 憎恨、 憎毁、 憎爱、 憎怜、 憎丑、 憎愤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常】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同本义。
【引证】
《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纪于太常。 、 《诗·小雅·六月》-载是常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