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3:2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26:35
“存亡续绝”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事物的存在与消亡、延续与断绝。基本含义是指事物的生死存亡、兴衰成败的关键时刻。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关键时刻,事物的发展方向和结果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在文学作品中,“存亡续绝”常用来形容国家、民族、家族或某种文化在面临危机时的生死存亡。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个组织或个人在关键时刻的决定性行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社会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和讨论社会结构或文化传统的延续与断裂。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重点不同,“生死存亡”更侧重于生死,“兴衰成败”更侧重于成败,而“存亡续绝”则综合了生死和延续两个方面。
“存亡续绝”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历史文献和哲学著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关键时刻的常用语。
在**文化中,“存亡续绝”常常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强调集体的利益和责任。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警示人们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个成语给人以沉重和紧迫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重大的责任和挑战。它提醒人们在关键时刻要有决断和勇气,对个人的思维和表达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讨论家族企业的未来、个人职业发展的关键时刻,或者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时,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未来的担忧和期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存亡续绝的边缘,我们携手前行,每一步都铭刻着希望的痕迹。”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历史关键时刻的画面,如古代战场或现代会议室,人们在紧张的氛围中做出决定。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或激昂的演讲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fe and death”或“survival and extinction”,但这些表达没有“存亡续绝”那样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存亡续绝”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它不仅是描述关键时刻的词汇,也是激励人们在重要时刻做出正确选择的工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表现力。
天生孔子不后周,不先周也,存亡续绝,俾枢纽也。
1.
【存】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注:“存即在。”-存,存在也。 、 《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 、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 、 《孟子·离娄下》-以其存心也。 、 《吕氏春秋·应同》-召寇则无以存矣。 、 《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存济、 存殁
2.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3.
【续】
(形声。从糸(mì),卖(yù)声。本义:连接起来,接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续,联也。 、 《尔雅》-续,继也。 、 《礼记·深衣》-续衽钩边。 、 《晋书·赵王伦传》-貂不足,狗尾续。 、 《韩非子·用人》-是断手而续以玉也。 、 《儒林外史》-一时人急智生,把自己头发拔下一绺,登时把弓弦续好。
【组词】
续弦;续篇;续编
4.
【绝】
(会意。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绝,断丝也。 、 《史记》-冠缨索绝。
【组词】
绝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