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8:20
万古长存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永远存在”或“永恒不朽”。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精神具有超越时间的持久性和影响力。
“万古长存”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中“万古”指的是极长的时间,“长存”则是指持续存在。这个成语在历史上一直被用来表达永恒和不朽的概念。
在**文化中,“万古长存”常与儒家思想中的“仁义”、“忠诚”等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强调这些美德的永恒价值和影响力。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一种庄严和崇高的情感,联想到历史上的伟人和他们的不朽贡献。它提醒我,有些东西是超越时间的,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篇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章中使用过“万古长存”,强调文化遗产的永恒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
诗歌:
在时间的河流中,
有些名字如星辰闪耀,
万古长存,
照亮后人的道路。
想象一座古老的图书馆,书架上摆满了历经岁月却依旧完好的古籍,背景音乐是悠扬的古典音乐,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万古长存”的意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ternal”或“immortal”,但这些词汇更侧重于永恒和不朽,而“万古长存”则更强调时间的无限延伸和持久性。
“万古长存”这个词汇在我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是一个表达永恒和不朽的词汇,也是一个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提醒我们珍惜那些超越时间的价值和遗产。
公归廊庙谁得挽,此石万古当长存。
他的丰功伟绩~。
1.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2.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
3.
【长】
老,年高。
【引证】
《广雅》-长,老也。 、 《孟子》。注:“年长也。”-不挟长。 、 《庄子》-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 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 《国语》-齐侯长矣。
【组词】
长艾、 长没
年长,年龄较大。
【引证】
明·魏禧《大铁椎传》-长子灿七岁。 、 《醒世恒言》-弟辈衣食自足,不消兄长挂念。
【组词】
长君、 长德、 长贤、 长主、 长宾、 长年、 长郎
4.
【存】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同本义。
【引证】
《尔雅》。注:“存即在。”-存,存在也。 、 《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 、 《孟子·告子上》-虽存乎人者。 、 《孟子·离娄下》-以其存心也。 、 《吕氏春秋·应同》-召寇则无以存矣。 、 《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柳宗元《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
【组词】
存济、 存殁